查看原文
其他

多片划区?教师多校轮岗?这个政策出来家长圈“炸”了


28日,四川省教育厅、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学区教育资源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学区制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该《指导意见》一出

在朋友圈“炸”了

对于学区制是否就意味着未来都多校划片?

老师们是否会全部流动等问题?

引起大家讨论

一起来看看政策讲了些什么

👇👇👇


Q1

“学区制治理”为何能引起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关注”?


每次教育政策的发布,总会引起社会关注,尤其是家长群体,作为最重要的民生,教育关乎千万家。但四川昨日发布的“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政策,却在家长和老师群体里受到“共同关注”,引起了热烈讨论。为什么?我们不妨仔细研读一下《指导意见》。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适龄人口、学校布局、历史沿革等因素,依托片区合理划分学区范围。”


这里面“片区”“学区”两个词让许多家长很敏感。因为平日一提到升学,我们常听到“多校划片”“单校划片”,这里的“片”就是“片区”的简称。所以说,政策里提到“依托片区合理划分学区范围”,让家长们“很警觉”:“难道升学政策会变化?”“若是重新划学区会影响娃娃未来读书吗?”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学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学生在学区内自主登记入学。”


这一条也撩拨着家长们的神经,不少家长甚至笃定“将来必会有大变”。


而对老师来说,政策里许多“小细节”更让他们关注。


比如“打破校际壁垒”“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学区中心校统筹共同体成员学校教师资源”“对在学区内跨校任职任教并取得良好业绩的教师校长,评优时给予优先考虑”等。


这些信息对于非领域内人士而言,只是单纯认为“以后老师也要流动”了。但在老师们眼中,这些内容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小影响,未来,老师们的职业发展规划或许将从“一路走到头”变为“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少一线教师乃至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看到政策后纷纷表示:“政策内容丰富,力度有点大。”



Q2

“学区制”不是“新概念”,其他地方目前“进展”如何?


其实“学区制”并不是一个“新词”,在全国其他地方早有这个概念,甚至连续出台了学区制改革的政策,比如北京、上海、广东、辽宁、陕西和山西等地。


我们拿教育资源备受全国关注的北京为例进行分析。作为该市核心区,东城区自2003年起针对优质教育资源较多但分布不均衡的状况提出学区化管理。2015年该市海淀区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公布将辖区内的122所小学和77所中学依据乡镇街道划分为17个学区。几乎与海淀区同步,朝阳区也正式对外发布新调整的15个义务教育学区。但彼时的“学区制”更有着“打破壁垒,以强带弱”的意味都是“各干各的”。于是2018年,北京市教委正式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统筹学区内外教育资源、建立学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干部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等内容。几年过去,进展如何了?



据北京的媒体分析报道,随着各区学区制的不断发展,在北京小升初升学过程中,孩子们入学受学区划分影响较大,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100%就近入学≠全民大派位”。这要求家长在给孩子小升初报名时要有一定的判断和灵活性。[注释:就近是按学籍还是户籍近为依据来衡量?在北京参加小升初以学籍为主,就近一般是指学籍。如果家长感觉片区内中学不理想,也可按户籍就近入学,但需提前申请,否则默认按学籍。具体是否能据户籍跨片需提前咨询。]


“学区制管理”的初衷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内教育优质且均衡。按当地媒体报道,“学区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明显,过去对学生的教育供给,是由一所学校单独提供的。而学区制改革,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自由选择的教育资源。”目前来看,弱势学校有所提升,每位学生相较此前也有更多机会享受到优质资源了。


学区制管理背景下,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北京教师的交流轮岗”。该工作于去年8月在该市全面铺开。据报道,跟踪评估报告显示,超过9成参与交流轮岗的干部教师对交流轮岗整体认同度高、适应性强、与新工作单位的同事交流顺畅程度高;超过9成的骨干教师认为交流轮岗开始后“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有了新的收获”“能促进教师职业更快的发展”“感受到更大的职业成就感”等。但也有教师表示,“轮岗”仍有问题急需解决,比如频繁流动是否利于“专业深耕”;弱校老师从“名校”取的“经”返校后“有用吗”……


Q3

此次面向全川的“指导意见”,落到成都会发生什么?


四川省发布的《指导意见》是面向全川,起到搭“框架”,画“范围”的作用。若政策要在成都铺开,会发生什么?需关注什么?


“学区”一词,成都也早有了。但要论“学区制”概念,2015年市教育局曾印发了《成都市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试点方案》,然后于2017年正式印发《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提出4种学区制建设形式,并要求各区(市)县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组建不同形式的学区,开展学区制建设。


4种学区包括:一是相同学段学区。这种学区将按相对就近的原则,把几个相同学段的学校组建为一个学区,缩小相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实现相邻学校协同发展,实现学区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其一般可分为小学学区和初中学区;二是教育主题学区。此种学区根据区域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来确立学区主题,并紧密围绕主题开展工作;三是直对入学学区。结合区域内小学、初中布局,将小升初对应“单校划片”的小学和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组成学区单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协调发展;四是其他形式学区。也即是说,除了以上学区形式,鼓励各区(市)县结合区域实际,创新学区划分形式,创造性开展学区制建设工作。



2022年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加强重点片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意见》还提到,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重点片区发展规划,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学区,确保每个学区内都有优质学校。鼓励实行多校划片的学区,探索优质学校一体化管理学区内多所学校,实行“一校一学区”模式,缩小校际差距,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成都“学区制建设”更着重于“探寻”,鼓励各地探索合适方案。从各地教育改革发展现状看,部分区(市)县已初步有了计划。比如2020年天府新区由整区层面把学生升学等与“学区”挂钩探索;2021年高新区印发《关于实施学区化治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意在整合区域内学校、家庭、社区、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源,促各方教育责任共担,资源互联互享。两地最新情况看,天府新区的政策还在不断微调,高新区也在逐步规划更多的“学区”以达全覆盖。


因此,若是“学区制治理”政策要成都全面铺开,学区的划分一定是大家需关注的重点。但是否会与升学挂钩,各区“因地制宜”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强带弱”的理念对于成都各校而言并不新鲜,若落实“学区制治理”除了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外,对于“中等生”学校或许是利好消息。


此外,对于教师交流轮岗问题,老师们也不用过多担心,立马全面实施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而且对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成都早已建立,不是新事物,若出台相关政策也会参考此前经验。


《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的指导意见》

▼▼▼

01


依托片区合理划分学区范围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适龄人口、学校布局、历史沿革等因素,依托片区合理划分学区范围。


每个学区原则上应有2所以上不同学段、规模适宜、发展水平较好的学校作为学区中心校,带动学区内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共同发展。


对设区市的中心城区,学校特别少的部分经济开发区以及地广人稀的高原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划分学区。



02


学生在学区内自主登记入学


坚持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学区内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充分发挥学区中心校组织带动作用,建立学区中心校、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学校管理、教学科研、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发展共同体。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学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学生在学区内自主登记入学。


完善学区运行管理制度,形成“设置合理、职责明晰、运行高效、保障得力”的学区运行工作机制,构建有利于学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教育生态环境。



03


统一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量并动态调整


县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联动,深化“县管校聘”改革。


机构编制部门统一核定县域内教职工编制总量并动态调整,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统筹使用学区内教职工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统一核定各学区教职工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教育主管部门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结合学区内各学校的学生规模、教学实际等情况,细化岗位设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学区中心校统筹共同体成员学校教师资源,统一组织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统筹考虑教职员工的年龄、教龄,做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等待遇政策和农村教师职称评聘等优待政策的衔接工作。


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对在学区内跨校任职任教并取得良好业绩的教师校长,评优时给予优先考虑。



04


探索在学区推行校长职级制


《指导意见》明确各地要将学区制治理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推进,探索在学区推行校长职级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相应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要加强对学区运行的条件保障、资源建设、人员培训、活动开展等方面经费支持。按年度合理编制相关经费预算,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将推进学区制治理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



05


如何落实好《指导意见》?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各地要将学区制治理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推进,探索在学区推行校长职级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相应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各地要加强对学区运行的条件保障、资源建设、人员培训、活动开展等方面经费支持。按年度合理编制相关经费预算,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将推进学区制治理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来源:成都日报


你可能关心的




流感特效药原料竟是“八角茴香”?四川厨房里的养生宝藏!


天府机场和双流机场怎么分工?成都赶飞机十问十答!

4例变异株首次发现!中疾控深夜通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多片划区?教师多校轮岗?这个政策出来家长圈“炸”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